一般香港家庭適合的佈置

*以下是以前用的日式飼養方法(現在已沒有使用塑膠植物),和網站介紹的隔離脫皮佈置略有不同,內容只屬個人的意見,好多是隨心所欲而寫的,希望為大家作為一個小小的參考。

2014.03.29

想說一些一般家庭適合的佈置,尤其是本身這個網站是為香港的飼養者而設,香港一般家庭空間都不太大,放不了很大的飼養缸。

如果大家又想飼養陸寄居蟹,要選擇甚麼大小的飼養缸和如何佈置呢?

最佳選擇可以是大約2尺的缸,佈置可參考以下(部分內容和網站內乾濕沙區介紹方法有相同)。

– 首先設定乾沙區和濕沙區的比例,之後可以去製作一塊亞加力膠板(2分-約7MM)作隔板。最好要做一塊「く」型的(下圖藍色),之前一直用「 \ 」型的隔板(下圖紅色),但因為左右兩邊的沙子厚度不同,隔板要承托兩邊不同的重量,會倒下來。有一次看見蟹友游夜大的隔板利用了「く」型設計,便拿來參考了,覺得這個型狀不錯。隔板高度高於濕沙底沙1-1.5CM。

– 為何不用玻璃膠把隔板固定下來? 因為如果一固定下來,之後再更新改更改不了,另外就是放下隔板後,仍然會保留一些些微的空間,其實這個空間可以讓濕沙區多餘的水份流到乾沙區,以致不會過濕。如果大家發現靠近隔板那邊的乾沙開始濕,要注意濕沙區是否過濕了。

– 左邊是乾沙區(下圖紅圈),作為活動和休息區,底沙不用鋪太厚,3-5CM可以了。

– 然後左邊最重要是要放一個至兩個的洞穴,和放多根流木(或沉木)。流木主要提供除了洞穴以後其他細微和更隱閉的地方讓個體躲藏(下圖紅箭咀) ,而利用飼養缸的高度,可以堆砌不同層次的流木,提供攀爬的空間,我會再放多一至兩套假樹葉, 使在更高的空間也有一些隱閉的地方。我會在乾沙區隔板那邊放置些長條型的流木(或沉木),讓個體利用這個梯級到濕沙區。

– 晚上餵食,食物盆會放在乾沙區空置的地方。空螺殼也放在這區。

– 右邊是濕沙區(下圖藍圈),為了限制陸寄居蟹在這區進行脫皮,方便處理,要鋪厚底沙,約10-15CM(跟據所飼養的個體而定)。因為個體將要脫皮時,會經常留在這區域,到水盆攝取水份,如果大家觀察到這情況,要開始注意。

– 這區放海水盆和淡水盆各一個。一個水盆一個放右上方,一個放右下方,為何不把兩個水盆並排而放? 分開放置主要是讓個體挖沙時可利用兩個水盆中間的位置挖掘。在此想說說個體將脫皮會挖沙這個行為,其實未必是一定要親身看到個體正在挖掘這個動作(有些個體會在晚上進行,未必看到),如果我們發現水盆的沙子被弄致高低不平,水盆移位,這都是個體曾挖過沙的表現,大家要留意。

– 大家要注意利用這個佈置其實不適合飼養太多個體,我覺得小個體3-4隻,或中大個體2隻已足夠。但我們仍然要準備隔離箱,因為如果遇到個體在同時間脫皮,濕沙區的空間仍然是不會百分百安全的。蛋殼和墨魚骨等補充食物我會放在濕沙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