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寄居蟹討論區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111|回復: 11

分享一個外國個案(關於為何要隔離脫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29 15:2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分享一個外國個案,一位外國蟹友飼養的11年超大短腕(Haga),突然離殼。離殼前幾天,蟹友是有看到底材有被大短腕挖掘過的凹陷處,幸好得到適當處理後,大短腕成功返回螺殼,跟著被隔離到獨立的飼養缸。隔離後,看到牠有進食了一點,幾小時後便躲藏起來了,現在只是等牠脫皮完成出。

https://www.instagram.com/p/CJjvrCJpeb2/?igshid=st7dsizr6aal

外國蟹友的主缸尺寸(190 gallon)十分大, 但缸內有超過20隻個體, 蟹友(在另一個臉書群組分享的, 不是在IG)推測可能是其他個體在Haga躲藏的附近挖掘,影響了牠,使牠離殼。因為Haga體型很大,牠挖掘出來的洞穴體積也會很大,相對來說被干優的機會也會增加,即使是其他小個體在附近掘挖也會容易受到影響。

我以前也說過很多次,多年來不隔離脫皮沒事只是運氣好,一次意外,足以致命。如這個外國例子,飼養缸的尺寸夠大了吧? 蟹友說11年來Haga也是在主缸脫皮,沒有問題,所以也想不到牠這次會被干擾。

還有一點想說說,對於說脫皮時所分泌脫皮液會發出氣味才會導致被攻擊,這點我存在懷疑,一來因為有很多情況是個體還未脫皮,只是在躲藏階段(應該未有那脫皮液吧?),已可以被干優導致離殼。二來干優其他蟹的個體,本身也是快要脫皮所以要挖掘,應該不是嗅到脫皮液的味道才去挖掘。

那麼如果不是脫皮液的氣味關係,為何其他個體會「主動攻擊」? 個人認為跟攻擊性沒有關係,陸寄居蟹四處挖掘,大多是為準備脱皮找適保位置,或天氣變冷找地方保暖,這些都是原本不存「主動攻擊」,只是單純挖掘,而我相信陸寄居蟹是沒有能理解其他個體準備脫皮,牠們單純就是要找一個適合自已的地方(脫皮也好,保溫也好),但在有限的人工飼養缸空間下,挖掘就便了“帶攻擊性”的動作(這只是人類的想法)。

所以隔離脫皮是為了保護牠們由躲藏後至出關這整段時間的脫皮個程,不是只在保護脫皮前後的短短數天。

P.S. 雖然外國蟹友仍然不太喜歡隔離,不過最近我被邀請到一個外國臉書群組分享沙面脫皮的問題和介紹隔離脫皮法(當然有說是台灣蟹友發明),希望現在,外國蟹友致少會開始意識大個體在主缸脫皮比較容易受干擾,先開始把大個體隔離脫皮。


 樓主| 發表於 2021-1-31 14:47:20 | 顯示全部樓層
即使有能力也不願意這樣做,是有甚麼特别原因?

其實不論是拿出來放椰土箱隔離脱皮,還是交替主缸內的椰土箱,也是需要準備很多椰土箱。

養得越多,要準備的東西,時間和精神要越多呀。
發表於 2021-1-29 20:41: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outrunner 於 2021-1-29 20:43 編輯

行為的部分跟我想的完全一致,因此我們要減少意外脫皮干擾。

隔離脫皮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不過實做起來會遇到一些困難。舉這個20隻群養的例子來說,要發現每隻的脫皮徵兆基本上是不可能。而且隔離脫皮通常主缸不會有太多的脫皮區,因為太廣的脫皮區會更難發現個體的脫皮徵兆,因此就更容易因失誤而產生意外脫皮干擾。

除了隔離,還有很多減少意外脫皮干擾的方法:

1. 減少蟹挖土的動機。例如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增加躲藏區等等。
2. 處理掉愛挖土的蟹。做好第一點,還有愛挖土的蟹就處理掉。(機率很低)
3. 脫皮區底層加隔板。做好上述兩點就只剩脫皮的蟹會挖土,加隔板可以再降低互相干擾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我之前也試過,就是無限抽換椰土箱的方法,沒有誤判脫皮徵兆的問題,但對正常蟹的干擾更大就是了。

此外,他這個例子還是無法證明是干擾造成。寄居蟹的問題在於沒有人做過大規模對照實驗。以養甲蟲來說,每一隻都是單獨飼養,從孵化到羽化,同樣的管理方式,就是有一定比例的個體會失敗。養過上百上千隻後便不會對單一個案做太多揣測,除非整批或高比例失敗,才會檢視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如果我們知道寄居蟹的自然死亡或脫皮失敗率等等,也許對這些個案會看得更開。
發表於 2021-1-31 13: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聖 於 2021-1-31 14:14 編輯

一、隔離脫皮法的由來:
不敢說隔離脫皮法是誰的發明,但我至少在我第一次接觸陸寄居蟹飼養(2004年)至今,當時業者說隔離要脫皮(誰知原來業者自己並不用此法),所以我也傻傻的一路實踐至今,故我養16年來,每一隻成蟹都是隔離脫皮,沒有一隻例外,隔離脫皮法對我來說,就像睡覺要閉眼睛才睡得著那樣的自然與當然,這幾日結算上萬張的照片,得到下列16年來數據。

二、隔離脫皮法的實踐結果
隔離缸脫皮法16年,處理過:凹足45次、短腕31次、深紫34次、西伯60次、灰白184次、紫陸185次、橙紅174次
合計713次,5次失敗(4次珊瑚沙底材/1次椰土底材)
隔離脫皮法成功率:99.3%,失敗率:0.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初全面改用椰土當隔離缸底材,在我16年飼養史恰好為8年一半的分界線。前8年用珊瑚沙當底材有4次失敗,後8年用椰土當底材,僅有1次失敗,值得說的是因後8年飼養的個體比前8年多,處理的脫皮也比較多,失敗率上反而更低,可見在隔離脫皮缸的底材選擇上,椰土遠優於珊瑚沙。


目前單一個體經歷最多的隔離缸脫皮次數為30次(下列連結中的16年凹足,16年灰白28次為次之)。
https://www.tonycoenobita.com/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6&page=3#lastpost





發表於 2021-1-31 13:19:46 | 顯示全部樓層
當然上面這個數據有個問題,就是我沒辦法提出未使用隔離缸脫皮法的「主缸脫皮法」的成功率比較,唯一能提出比較相似的數據是「2016、2017年人工繁殖幼蟹數據」,因為人工繁殖個體太小、數量太多,我沒辦法如同成蟹使用隔離缸脫皮,所以全部都是「主缸脫皮法」,其數據表:

2016:763隻
2017:248隻
2018:247隻
2019:169隻
2020:105隻
----------------------------
以上可見人工繁殖幼蟹數量一直下降,當然人工繁殖幼蟹與成蟹存活率不能等同視之,但我常在整理幼蟹缸時,會發現個體躲藏的不是很順,容易被干擾,雖然有放椰土缸,但使用上總覺得並不受幼蟹歡迎。



發表於 2021-1-31 13:26:40 | 顯示全部樓層
outrunner 發表於 2021-1-29 20:41
行為的部分跟我想的完全一致,因此我們要減少意外脫皮干擾。

隔離脫皮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不過實做起來 ...

判斷何時要脫皮,永遠是個難題,就我自己目前多年的實踐
就是只要個體在主缸椰土區鑽土躲藏,挖出後拿脫皮紀錄表,檢查上一次脫皮時間以及輔以其他的體態表現檢查(水袋飽滿、縮不進殼等等),幾乎都可以正確判斷要脫皮了,基本上我的蟹經我檢查認為應該放入隔離缸的,幾乎確實都是要脫皮,不能說沒有,但很少很少會誤判。

我的環境是6尺缸40多隻,範圍大、隻數多,然我只要每1~2日,拿剷子挖主缸的兩個椰土區檢查有沒有蟹躲藏即可檢測誰要脫皮。

 樓主| 發表於 2021-1-31 13:50:4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想問outrunnet大,「一個方法我之前也試過,就是無限抽換椰土箱的方法,沒有誤判脫皮徵兆的問題,但對正常蟹的干擾更大就是了」這句我不太明白,對正常蟹的干擾更大就是了??

無限抽換椰土箱的方法的操作方法是怎樣?
 樓主| 發表於 2021-1-31 14: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C聖分享的數據。

我接觸隔離脱皮概念來自日本,有些日本飼養者在主缸放幾個濕沙細缸,脱皮用。

不過應該只能説是半隔離法,因為不是拿出來隔離。有些日本飼養者看到有蟹入了濕沙細缸,會加上蓋子。
發表於 2021-1-31 14:27:14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c聖大的分享,數據看來只要隔離脫皮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操作方式也只能佩服,只是可能很多蟹友包括我在內,即使有能力也不願意這樣做。

回tony大,就是置入一到數個椰土箱進主缸短時間(理想是一天,我實做是1~3週)就取出,再放入新的椰土箱。
取出的椰土箱蓋上蓋子,蟹爬出土表就放回主缸。需要準備很多椰土箱,循環使用。
發表於 2021-1-31 14:45:05 | 顯示全部樓層
outrunner 發表於 2021-1-31 14:27
感謝c聖大的分享,數據看來只要隔離脫皮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操作方式也只能佩服,只是可能很多蟹友包括我 ...

可能我只有養陸寄居蟹這一種生物,所以能集中空間及時間。
像都是主缸脫皮的幼蟹,一開始有700隻以上,如硬叫我一一隔離,我可能隔天就全扔到海岸邊叫他們自己長大比較輕鬆

我雖然期待飼主可以隔離脫皮,但深知飼養太辛苦容易造成飼養動力/樂趣的下降,若能兼顧飼養安全與動力/樂趣維持,也很希望誰能找出二者調和的最佳方式。
發表於 2021-1-31 20:56:50 | 顯示全部樓層
主要是不想把蟹挖出來。

當然大蟹相對是安全的,因為脫皮節奏明確,不會一埋土就脫皮,小蟹就很難講了。

發表於 2024-7-22 12:58:3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谢c圣有说服力的数据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陸寄居蟹研究室

GMT+8, 2024-10-9 14:08 , Processed in 0.0061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